• <table id="caaa2"><noscript id="caaa2"></noscript></table>
  • 市殘聯聚焦殘疾人就業、兒童康復等,加快構建多元化、制度化、優質化服務體系

    讓生命精彩絢爛綻放

    2022年05月12日

    將兒童康復救助年齡在全國率先放寬到0-17周歲,救助模式由周期救助調整為有效天救助,救助范圍涵蓋所有兒童類別,放寬戶籍地條件限制,實施居住證政策。每年市級財政投入60余萬元,開展全市兒童康復效果(潛力)評估、機構準入和機構等級認定工作。

    殘疾人職業能力提升年度培訓5004人次,完成率105%;投入5000余萬元康復救助殘疾兒童7600余名;完成30處“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建設,投入運營27處……

    用心用情服務,綻放生命精彩。一聲聲美好祝福,一句句真情關懷,一項項助殘惠殘政策,一個個就業崗位……關愛的陽光照亮每一個殘疾人的心靈,讓殘疾人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來,市殘聯圍繞市委“1+233”工作體系,立足關心關愛幫扶殘疾人,聚焦促進殘疾人就業、提供兒童康復服務、推進“如康家園”建設等方面,掛圖作戰、亮牌考核,積極構建多元化、制度化、優質化服務體系,助力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1800名殘疾人進行無障礙改造

    煙臺市就業年齡段的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達3.3萬人,這些人員無獨立就業能力,如何讓他們充滿陽光地生活?

    2021年,我市將“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建設工作納入黨史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細化工作方案、確立任務目標和工作思路,由專班專人負責推進落實,統一納入市政府“紅黃藍”掛牌考核。市殘聯理事長和黨組成員親自帶隊,逐個區市進行調研,研究“如康家園”推進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指導區市結合當地實際,高標準建設“如康家園”。2021年,我市共完成30處“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建設,投入運營27處。

    “多虧殘聯給我配發了電動輪椅,現在可以到村里轉轉,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殘疾人的關心關愛!”萊陽村民趙建英因脊髓疾病臥床多年,萊陽市殘聯為其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幫助趙建英實現了自主“走”出家門的愿望。

    近年來,市殘聯聚焦脫貧享受政策人口中的重度殘疾人家庭和城鄉低保重度殘疾人家庭,著力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出門難、如廁難、洗澡難”問題,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為肢體殘疾人家庭配發多功能護理床、洗浴坐便兩用椅,安裝扶手、坐便器,適情進行地面平整、坡化處理,為聽力言語殘疾人家庭改造發放閃光水壺、閃光門鈴,為視力殘疾人發放盲杖、語音電磁爐、語音電飯煲,為精神智力殘疾人發放GPS定位手環。2021年,全市共為1800多名殘疾人實施了家庭無障礙改造。

    5004名殘疾人實現技能提升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殘疾人幸福生活可持續的重要保障。

    市殘聯開展“一生一策”“一對一”的就業創業服務,會同市人社局開展“就業幫扶·同心圓夢”殘疾人就業幫扶周招聘會、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殘疾人專場招聘會3場次,113家用人單位為殘疾人提供了830個崗位,156人達成用工意向。

    如何帶動殘疾人創業?市殘聯依托就業培訓機構開展特色培訓活動,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技能培訓服務。首次開辦殘疾人線上直播帶貨培訓班,96名殘疾學員完成全流程培訓,幫助殘疾人學員以短視頻或直播帶貨方式開始了新就業模式。全年共開辦九個培訓班,涉及大學生賦能、中式面點、琺瑯畫、美甲、小兒推拿等內容,共289人參加,有效地帶動了殘疾人就業創業。舉辦全市第五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全市13個代表隊的63名殘疾人選手參加了競賽,為參加省職業技能競賽、齊魯殘疾人工匠大賽和國家職業精英競賽選拔了優秀選手,促進殘疾人職業培訓。

    目前,全市城鎮新增殘疾人就業472人,完成率112.38%;農村新增就業1336人,完成率199.11%。全市城鄉年度培訓4022人,完成率230.49%。全市殘疾人職業能力提升年度培訓5004人次,完成率105%。

    康復救助殘疾兒童7600余名

    殘疾兒童康復工作是一項搶救性社會工程,市殘聯以創新舉措強化服務質量,推動殘疾兒童康復工作高水平發展。

    2013年至今,煙臺市先后出臺《煙臺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意見》《煙臺市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等10多項政策文件,對兒童康復工作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將兒童康復救助年齡在全國率先放寬到0-17周歲,救助模式由周期救助調整為有效天救助,救助范圍涵蓋所有兒童類別,放寬戶籍地條件限制,實施居住證政策。兒童醫療康復實行門診(床日)定額結算全覆蓋,重度聽障兒童、肢體兒童矯治手術、腦癱外科手術和兒童個性化輔具適配符合一例救助一例。每年市級財政投入60余萬元,開展全市兒童康復效果(潛力)評估、機構準入和機構等級認定工作。

    注重多元化需求,強化創新服務方式。市殘聯依托機構集中康復,根據兒童個性化需求,開展多樣化服務,目前,全市建有各類標準化兒童康復機構39家,充分滿足兒童康復需求。推行“機構+社區+家庭”訓練模式,搭建“互聯網+康復”服務平臺,推進“醫教”“康教” 融合服務,聯動線上線下,運用多種手段為不同類型的兒童提供科學化康復服務?!笆濉币詠?,全市共投入5000余萬元,康復救助殘疾兒童7600余名。

    如何優化服務管理機制?全市定點康復機構實行“等級、屬地、動態”管理制度,推行高標準、規范化、整體性定點機構分級管理,委托第三方機構每年集中開展機構準入和復審1次,每兩年開展機構等級認定1次,區市殘聯對屬地機構每季度督導檢查不少于1次。市縣兩級殘聯設立專項工作隊伍加強兒童救助申請、審核工作,提高經辦能力和服務時效,實現一次辦、即時辦、網上辦。推行兒童康復電子和紙質升級版檔案,從評估、制定訓練計劃、訓練記錄到訓練總評,實現康復服務全程記錄和網上簽章(簽字)審核。全市定點機構實行互聯網云康復考勤,建立市縣殘聯、機構、兒童家長四級考勤管理系統。

    市殘聯全面推進各類定點兒童康復機構資質、基本條件、場地設施、設備、人力資源、內部管理、質量控制等24項一級指標和91項二級指標標準化建設,對現有資質不符合要求的機構,殘聯組織會同相關部門積極協作加快推進機構資質轉型,目前已有3家機構資質轉型成功。全市分類確定兒童診斷評估機構,深入開展0-6歲疑似兒童診斷篩查,實現疑似兒童信息共享和實名制管理,加強早期康復干預。2021年,煙臺市專門成立兒童康復專家委員會,定期對兒童康復理論、標準和康復中出現的新特點、新問題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提高兒童康復訓練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YMG全媒體記者 王瑤

    嘘禁止想象,亚洲国产精品午夜剧场,久久久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table id="caaa2"><noscript id="caaa2"></noscript></table>